
角化細胞膜套(cornified envelope,CE),簡稱角化膜套,其厚度為l5nm,由交聯蛋白和脂質聚集組成,在細胞的終末分化過程中形成,為復層上皮的表層細胞提供了一層堅韌的外套,是表皮和角化口腔上皮的上皮屏障的一個基本的組成部分。因此,復層鱗狀上皮的角質層由具有蛋白質膜套的細胞所組成,這些蛋白膜套既與細胞內的角蛋白細胞骨架交叉連接,也與外層表面特化的脂質相交叉連接。過去研究人員在研究角化上皮中所提到的“蛋白膜”或“脂質膜”,現在則都認為系上皮滲透性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
蛋白膜套的所有成分在角化上皮的基底上層細胞中都有表達,且通常表現為前體或非活性的形式;繼之,這些蛋白在細胞角化過程中或由顆粒層移行為角化層的過程中整合到角化上皮層,此過程涉及結構的有序交聯。該交聯依賴于Ca2+依賴性轉谷氨酰胺酶(transglutaminase,TG)的作用。此酶催化角化上皮蛋白中的谷氨酰胺與賴氨酸殘基形成交聯。轉谷氨酰胺酶-l和轉谷氨酰胺酶-3在角化上皮的形成中表達和發(fā)揮作用。這一酶系家族中的其他成員(如ⅩⅢ因子和轉谷氨酰胺酶-2等)在其他許多生物過程中發(fā)揮作用,如ⅩⅢ因子在血液凝結的部位促進纖維蛋白凝結的形成,轉谷氨酰胺酶-2(又稱組織轉谷氨酰胺酶)在細胞凋亡和傷口愈合的過程中發(fā)揮作用。
角化細胞膜套有許多組成成分,主要成分是兜甲蛋白(loricrin)、總苞蛋白(involucrin)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小富脯蛋白(small proline-richproteins,SPRs)等。其他成分為橋粒蛋白(如橋粒斑蛋白、橋粒斑珠蛋白、橋粒芯蛋白、envoplakin等)、S100鈣連接蛋白、膜聯蛋白(annexins)、彈性蛋白酶抑制劑(elastatinal)、纖絲聚集蛋白(filaggrin)和毛透明蛋白(trichohyalin)等。這些成分分別具有不同的功能。
在非角化口腔上皮的表面,可能會形成一些改良或不完全形的CE.非角化口腔上皮屏障的滲透性和角化上皮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別,對藥物的傳運(delivery)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