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科主治醫(yī)師考試,內容繁多,讓很多考生有些不知道如何去復習,抓不住重點,下面是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的一些知識點,希望對考生們有所幫助。
顱內動脈瘤檢查:
1.血常規(guī),血沉及尿常規(guī)
一般無特異性變化,動脈瘤破裂出血早期,白細胞常超過10×109/L,血沉也常輕度到中度增快,其增快程度與白細胞增多的程度相一致,早期可出現蛋白尿,糖尿,嚴重者可出現管型尿,蛋白尿持續(xù)較短,一般數天后即恢復正常。
2.腰穿
動脈瘤未破裂時,腰穿腦脊液檢查多無異常變化,在破裂出血時,腰穿是診斷動脈瘤破裂后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直接證據。
3.腦脊液生化檢查
糖和氯化物多正常,蛋白增高,這是由于紅細胞溶解后釋放出大量血紅蛋白及出血后滲出反應所致,通常在1g/L左右,有人認為腦脊液中每1萬個紅細胞溶解可增高150mg/L的蛋白質,一般在出血后8~10天蛋白質增高幅度最大,以后逐漸下降,另外,應注意區(qū)別腰穿損傷所致的血性腦脊液,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一般腰穿損傷性血性腦脊液,離心后的上層液體無紅色或黃色變化,對聯苯胺無陽性反應。
4.CT掃描
雖然在確定動脈瘤的存在,大小或位置等方面不如腦血管造影,但是,卻安全,迅速,患者無痛苦,不影響顱內壓,可以隨時采用,并能反復多次隨診觀察。
5.MRI掃描。
6.體感誘發(fā)電位檢查
刺激正中神經時可記錄體感誘發(fā)電位,顱內動脈瘤患者發(fā)生蛛網膜下腔出血及臨床癥狀者。
7.多普勒超聲檢查
對術前頸總動脈,頸內動脈,頸外動脈及椎基底動脈的供血情況,結扎這些動脈后或顱內外動脈吻合后血流方向及血流量,可做出估計。
8.腦血管造影
最后確定診斷有賴于腦血管造影,凡患者有蛛網膜下腔出血,自發(fā)的Ⅲ-Ⅳ腦神經麻痹或后組腦神經障礙等,均應行腦血管造影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