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
3月7日 18:00-22:00
詳情【癌癥病機述要】
1.氣滯情志不舒,飲食失調,感受外邪,以及痰濁、瘀血阻滯等多種原因均可導致氣滯。由于氣機阻滯,氣血運行障礙,以致病變臟腑或部位出現脹滿、疼痛。
2.痰凝由于外感或內傷等多種原因,導致肺失于布散津液,脾失于運化轉輸津液,腎失于溫煦蒸化水液,均可導致痰濁內生。隨病變部位的不同而有多種臨床表現,在本章中以咳嗽咯痰、痰核及痞塊為其特點。
3.濕滯由于外感或內傷等多種原因,導致肺、脾、腎功能失調,水液代謝障礙,以致津液停聚而為水濕之患。隨病變部位而有多種臨床表現,在本章中以水濕困于中焦脾胃方面的改變,如食欲不振,納呆,腹脹,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泄瀉為其特點。
4.瘀血情志不舒,飲食失調,感受外邪,跌仆損傷,以及久病正虛等多種原因均會導致血瘀。由于血行滯澀,甚至脈絡瘀阻,不通則痛,而引起疼痛,或壅遏發(fā)熱,久則積塊。在本章中以積塊為其突出的特點。
5.毒聚由于外感熱邪,或內生之痰凝、濕滯、瘀血等病理產物壅遏氣機,郁久化熱,或內外合邪,使熱邪亢盛而為毒。熱邪亢盛,故發(fā)熱,迫血妄行而出血,痰凝、濕滯、瘀血壅遏,故可形成腫塊。
6.氣虛主要由于飲食失調,水谷精微不充,氣之來源不足;或因大病久病,老年體弱及疲勞過度等,以致臟腑機能減弱,氣的化生不足。由于正氣不足,不能正常發(fā)揮氣推動、固攝、溫煦、衛(wèi)外等作用,而表現倦怠乏力,精神萎頓,自汗,易于感冒等癥。
7.血虛常由失血過多,脾胃虛弱,營養(yǎng)下良,久病不愈,以及血液化生障礙等原因所致。由于營血虧虛,臟腑經絡失于濡養(yǎng),而表現頭暈目眩,神疲乏力,面色萎黃,唇甲不榮等癥。
8.陰虛由于燥熱傷陰,或久病傷及腎之元陰所致。由于陰精匱乏,失于濡養(yǎng)臟腑經絡百骸的功能,故出現口干唇燥,皮膚干燥等癥,陰虛則陽亢,故出現五心煩熱,潮熱盜汗等虛熱癥狀。
9.陽虛多由氣虛進一步發(fā)展,氣損及陽而致。由于陽氣虛衰,失于溫煦,而表現神倦嗜臥,少氣懶言,形寒肢冷等虛寒癥狀。
3月12日 19:00-21:00
詳情3月7日 18:00-22: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