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基礎醫(yī)學理論 > 病理學 > 正文

細胞的物質交換主要是兩種方式

2014-06-20 14:05 醫(yī)學教育網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技能繳費>> 搞分秘籍>> 大綱教材>>

識別以及細胞的生長調控、免疫決定和各種表面受體形成等。

細胞的物質交換:細胞內外的物質交換主要以兩種方式進行,一為滲透,一為出入胞過程。滲透乃指低分子物質(主要為水和電解質)通過細胞膜進出細胞,又可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按該物質在細胞內外環(huán)境中的濃度差,由濃高的一側彌散底到低的一側(被動運輸);另一種則逆濃度差進行,即由濃度低的一側向濃度高的一側輸送(主動運輸),其經典的例子即Na+和K+的運輸(在細胞內Na+和K+的比例為1:20,而在細胞外隙則為30:1),即依靠所謂“鈉泵”的作用將Na+移向細胞外隙,而使K+移向細胞內。這種主動運輸是一個耗能的過程,并由Na+和K+激活細胞膜上的ATP酶分解ATP而提供所需的能量。因此,如ATP酶受到某些毒物的抑制,則這種主動運輸過程也同樣受到阻抑。除Na+和K+外,其他一些有機物質如葡萄糖、氨基酸以及一些低分子代謝產物也是借這樣的過程運輸的。

第二種物質運輸方式為出入胞過程。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較大的分子和顆粒不能借滲透過程通過細胞膜,乃借出入胞過程將細胞內物質運送到細胞外和將細胞外物質移入細胞內。前者稱為出胞(exocytosis),后者稱為入胞(endocytosis)。進入細胞的如為液態(tài)物質則稱之為胞飲或吞飲(pinocytosis),如為固體顆粒(如細菌、塵粒等異物)則稱之為吞噬(phagocytosis)。在吞飲過程中,被吞飲的物質先接觸并附著于細胞膜上,然后該處細胞膜連同該物質內凹,繼而從細胞膜上斷離下來,在胞漿內形成有膜包繞的小泡(吞飲小泡);吞噬過程與吞飲相似,稍不同的是,被吞噬物附著于細胞膜上后,細胞膜乃形成偽足樣突起,將該物質環(huán)抱,最后封閉成有膜包繞的泡狀結構,從而將該物質移入胞漿內(吞噬泡或吞噬體)。細胞自身的成分如蛋白質分子、糖原顆料、衰變的或受損而待處理的細胞器等,亦可被膜包繞而形成自噬泡(autophagic vacuoles)或自噬體(autophagosome)。胞飲泡或吞噬泡一般在胞漿內與溶酶體相結合,并被溶酶體酶所降解消化。但胞飲泡也可不經處理而穿過胞漿,最后從細胞的另一極重新移出細胞外。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距離2025醫(yī)師技能考試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湯以恒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 《消化系統(tǒng)》 免費試聽
    免費資料
    醫(yī)師資格考試 備考資料包
    歷年考點
    應試指導
    仿真試卷
    思維導圖
    立即領取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