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尋常型座瘡屬于中醫(yī)粉刺、肺風粉刺等,在青春期座瘡的發(fā)病率為90%.推薦背腧穴閃罐治療技術,經我們臨床應用取得較滿意療效,現(xiàn)推薦如下,供同道參考。
推薦驗方:選用足太陽膀胱經位于腰背部的皮部行背俞閃罐療法,患者俯臥位,充分暴露腰背部。用止血鉗夾住一個直徑為1 cm的95%酒精棉球,用閃火法在背部自上而下、自內而外反復行閃罐法(不走罐,不留罐,每次連續(xù)閃200~300罐),隔日1次,5次為一療程。
醫(yī)師點評:背俞閃罐療法是中醫(yī)針灸火罐療法與皮部理論相結合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選用背俞穴所在的皮部進行閃罐,要求造成皮部明顯瘀血,瘀血進一步刺激背俞穴,激發(fā)經氣,調整臟腑功能,協(xié)調陰陽平衡,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素問。脈要精微論》曰:“夫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端脑\抉微》曰:“夫氣由臟發(fā),色隨氣華”,故面色是臟腑氣血之外榮,非獨心之華在面,五臟六腑之精氣皆由經脈而上榮于面,正如《靈樞。邪氣藏府病形》篇所云:“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于面而走空竅。”因此面色及面部皮膚的正常與否與五臟六腑精氣的盛衰、和調有密切的關系。痤瘡多是由于六淫外襲、七情內傷、飲食不節(jié)、勞倦失宜等導致局部氣血不和和臟腑功能失調,而致臟腑精氣不能上榮于面所致?!端貑?。生氣通天論》曰:“勞汗當風,寒薄為皶,郁乃痤”。《醫(y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曰:“此證由肺經風熱而成。”因此痤瘡以面部經絡阻滯為標,臟腑功能失調為本,故背俞閃罐療法能調整臟腑功能以治其本而臨床療效顯著。
現(xiàn)代研究認為痤瘡主要是由于雄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垂體激素等分泌失調所致,另外皮膚及毛囊內的微生物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特別是痤瘡丙酸桿菌在痤瘡的形成過程中起重要作用?,F(xiàn)代研究表明針刺可以調整人體的內分泌功能,另外溫針灸腎俞可以影響老年雌性大鼠性激素的分泌。背俞閃罐療法可能通過糾正內分泌和面部微生態(tài)失衡而對痤瘡起到治療作用。
背俞閃罐療法操作簡易,療效可靠,無毒副作用。不僅刺激輕柔,病人感覺舒適,易于接受,而且可以避免因長期針刺而造成的腧穴周圍的色素沉著等副作用,值得推廣。茲舉典型病案一例:仇某,女,19歲,學生,2012年10月12日初診。主訴:面部痤瘡4年。自訴面部出現(xiàn)暗紅色粉刺,粉刺、丘疹、膿瘡于面頰部聚集成片,月經期加重。月經多提前,色暗紅,量多夾有小血塊,心情煩躁。迭經中西醫(yī)治療,效果不明顯,經人介紹求筆者治療??滔拢弘p側面頰有散在的米粒大小的丘疹,初起者色暗紅,有的成膿瘡,周圍皮膚有色素沉著。舌紅,苔薄黃,脈滑數(shù)。診斷:痤瘡,濕熱蘊結證。治宜清熱燥濕,活血化瘀。選用足太陽膀胱經位于腰背部的皮部行背俞閃罐療法,患者俯臥位,充分暴露腰背部。用止血鉗夾住一個直徑為1 cm的95%酒精棉球,用閃火法在背部自上而下、自內而外反復行閃罐法(不走罐,不留罐,每次連續(xù)閃200~300罐),隔日1次,5次為一療程。閃罐后患者肺俞、心俞、脾俞、胃俞等處瘀血特別明顯,1個療程后,患者癥狀明顯好轉。第2個療程正值月經來潮之時,粉刺沒有加重而臨床癥狀繼續(xù)減輕,療程畢,粉刺基本消失。又鞏固治療2個療程,粉刺及色素沉著完全消失。囑患者勿過食辛辣刺激、肥甘厚味及煙酒。隨訪1年,未見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