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基礎醫(yī)學理論 > 醫(yī)學心理學 > 正文

網絡成癮理論

2015-03-10 09:33 醫(yī)學教育網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技能繳費>> 搞分秘籍>> 大綱教材>>

網絡成癮理論:

與物質依賴的成癮行為相比,網絡過度使用沒有受到任何攝入物質的影響,是一種最為單純的行為成癮,故其依賴狀態(tài)的形成主要是心理機制所致。網絡過度使用的理論主要有心理學理論、社會學理論和生理學理論三個流派。

1、心理學理論

(1)強化理論(Theory of Reinforcement)

.在上網的過程中,體會到的是精神上的滿足和快感,上網——注意力從現實中轉移——忘記生活中的煩惱,一系列的條件反射強化了其上網行為。

(2)缺陷人格理論(Theory of Inadequate-Personality)。從個案研究可以看出,許多IAD患者都有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無法解決的問題。有些人考試成績不好,老是被人嘲笑;有些人極其內向,與人交往時感到極端的不舒服;有些人與配偶的感情不好,出現裂痕;有些人長相難看,羞于見人,常常封閉自己;有些人處于社會的下層,向往社會上層的生活。通過個案分析的方法,對已患有網絡過度使用的人進行分析,歸納出其人格特征為:敏感、警覺、傾向于抽象思維,不服從社會規(guī)范,性格內向、脆弱、適應環(huán)境能力較差、依賴性強、喜歡獨處,在人際交往中感到困難。家庭缺少幸福感或與父母管教子女方法有劇烈沖突的大中學生,最容易變成網絡的俘虜。當然,并不是全部具備這些特征的人才易患網絡過度使用,而是具備其中的一項或幾項。

2、社會學理論

主要有社會學習理論(Theory of Social Learning)。這一觀點是美國犯罪學家薩瑟蘭(Sutherland E) 在1939 年首次提出。他認為成癮是個體學習的產物,個體最親近的社會主體,如家庭和朋友對其行為的學習具有最大的影響。

3、生理學理論

該理論認為人腦中有“快樂中樞”,每當網絡過度使用者上網時會對大腦進行化學反應式的刺激,從而釋放出多巴胺,進而使人產生快感。如果這種刺激是經常性的,大腦會強化自身的這種化學反應,從而產生成癮行為(諾拉·沃爾科)。研究表明,成癮者腦內有效的多巴胺水平低于常人,而上網正好有提高大腦多巴胺水平的作用。

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距離2025醫(yī)師技能考試

編輯推薦
    •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湯以恒 臨床執(zhí)業(yè)醫(yī)師 《消化系統(tǒng)》 免費試聽
    免費資料
    醫(yī)師資格考試 備考資料包
    歷年考點
    應試指導
    仿真試卷
    思維導圖
    立即領取
    回到頂部
    折疊